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资讯 > 技术应用 > 正文

今天是: 6月6日 星期二

医药行业如何应对“生存危机”

2017-06-09 11:16:43本网

  医药行ill!

  如坷应对“生存危机”

 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篼,我国的医药市场**发展潜力。据有关数据显示,2010年,中国医药市场价值将达600亿美元,2020年将达1200亿美元,超过美国成为全球**大市场。如此篼速增长的市场空间给国内的医药行业带来了无限光明的前景。医药行业包括医药制造和医药流通两个层面,根据我国加人WTO的承诺,虽然在这两个层面上开放的步伐并不一致,但由于其内在的关联性,都面临着严峻的“生存考验”。

  医药制造行业是一传统行业,但随着生物工程的飞速发展,该行业再次出现了革新,谁在生物制药方面取得优势,谁将主宰未来的医药市场。我国的传统中草药具有优势,但在生物制药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着相当的差距。虽然我国已经开始了对药品制造企业实施GMP管理,要求按照国际规则实施GMP认证,但在“洋药”面前,我国的医药制造企业根本不具备竞争能力:1、研制开发的力量薄弱,经费投入严重不足。医药制造尤其是生物制药需要很高的投人。2001年美国政府对生物工程的风险投资已达700亿美元,而且每年追加的投资都在50亿美元以上。相比之下,我国在生物制药研究上的资金投人严重不足,实验室装备落后,技术水平陈旧,制约着科研机构开发新药品的能力,在新产品的研究上缺乏竞争力,新药品开发进程十分缓慢。此外,在WTO框架规则下,如果我国的生物医药企业在同一种新药的研制速度上缓慢,一旦国外竞争对手抢先申报医药品专利权,便会使国内的前期开发投资落空,**终陷人进退两难的困境。

  2、急功近利的无序竞争使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内耗严重。

  ―方面,医疗药品具有较篼的附加i,如PCR诊断试剂的成本只有10多元,而售价在100元以上;另一方面,仿制新药的时间和费用远远低于独立开发新药项目。这就必然诱导众多医药企业、甚至是一些非制药企业纷纷投资生物医药项目,造成同一产品多家生产的重复现象,比如我国干扰素的生产企业有20多家,EPO生产有10多家,白介素也有十几家,盲目的重复建设导致了我国生物医药市场的恶性竞争,使得众多的制药企业不是忙着苦练内功,而是疲于奔命地3、企业规模小,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。我国大多数制药企业的销售额都在几百万元至一千万元左右,企业规模小,无法与国外大公司抗衡,这已成为我国医药制造行业发展的瓶颈。再加上进入WTO后,制剂药品的关税将在10年内逐步减少到6.5%水平,这就意味着我国的药品将丧失关税政策保护的市场价格优势。

  4、知识产权的禁锢。由于资金投人的不足,国内生产的大部分新药物都是模仿而来的,这势必潜伏着巨大的生存危机:一方面这些产品不可能出口,只能内部销售;另一方面仿制的做法也越来越受到诸多限制,甚至引起知识产权纠纷。

  随着国外高科技产品在国内申请专利越来越多,在WTO规则下我们必须承认这些专利,导致大量的仿制药物被提起诉讼,使得一些国内企业受到严重的创伤。如沈阳飞龙药业的产品一上市就被美国列为起诉的黑名单,致使企业从此一蹶不振。

  二、医药流通业的“生存危机”

  根据中国加人WTO的承诺,自2003年1月1日起我国药品流通基本对外资开放。规模偏小、营销水平低的国内医药流通企业面临着严峻的“生存危机”。这种危机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压力:1、国际竞争的压力。“洋药商”对中国庞大的医药市场一直垂涎欲滴,中国加人WTO无疑为它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。但对于中国14万家医药流通企业而言却是致命的威胁。我国医药流通企业中90%以上为中小型企业,绝大多数都没有通过药品流通的GSP认证。虽然国内流通企业在时间和空间上具备一定的优势,但散乱的经营业态、低下的营销水平根本无法抗击“洋药商”的冲击。

  2、国内医疗体制改革的压力。医疗制度改革中的医药分开使得经营药品的巨额收人不复存在;国家放开药品零售审批制度降低了经营药品的“门槛”,打破了医院和国有医药企业对药品的垄断经营;药品价格接二连三地下调,已使医药流通行业的利润空间大幅度缩水。虽然有3~5年的缓冲期,但5年以后就要全面取消外资参与销售领域的所有限制。应该说期限是非常有限的,国内医药流通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。

  三、医药行业如何解困医药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,它既要依靠利润来维持自身的生存,又要承担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。所以,医药行业不可能像一般的商品或服务行业那样通过“产销一体化”的模式来应对市场放开的压力,必须选择适合于自身的发展战略:1、更新观念,尊重知识产权。在任何领域我们都应该有独立的研制开发能力,医药领域也是如此。所以,应坚持“产学研”相结合的道路,多渠道筹集项目开发资金,增加'科技风险投资,加强技术改革与创新能力,重视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新药。但也应该认识到,一体化已经使经济国别的概念趋于模糊,在荨重知识产权的情况下,我们完全可以充分享受国外科技给我们提供的便利。合法的仿制行为肯定比“埋头苦干”要节省成本,并能迅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。

  2、充分利用外资的力量发展本国医药行业。随着我国市场对外开放的逐步深人,国外发达国家的医药公司纷纷通过直接出口药物、独资办厂、合资控股等方式进入我国医药市场。他们不仅将获得批准的药品迅速来我国注册,同时也将生物制药的生产线转移到我国境内生产,甚至还在我国境内完成他们的新药品开发的临床试验。不可否认,他们吞噬着国内众多的中小企业,但他们也给我们提供了资金、技术及营销方面的支持,这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
  3、做大医药流通业的“蛋糕”。从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经验来看,代理配送和零售连锁经营,是流通行业经营创新的**佳模式,组建代理、配送、批发、零售一体化的分销网络是必由之路。国内医药流通企业应该加快资产重组力度,在海外医药巨头进人之前快速布点,在经营模式上形成规范的“连锁大卖场”,通过资本、规模、服务以及对上游企业的控制,充分发挥对药品零售业的整合作用,在为患者带来实惠的同时,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。(作者单位: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系)

  1. 医药企业迎来并购高潮
  2. 我国医药产业落后于国际同行...

相关文章

推荐文章国内资讯国际资讯人物访谈企业新闻市场分析产品资讯